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
应纳税所得额 = 当月应发数 - 住房公积金 - 三险(养老、医疗、失业)-年金(个人部分)-其他(独子+移动)-起征点(3500元)
缴税 =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-速算扣除数
年金(个人部分)包括:(岗位工资+薪级工资)*4%
独子:独生子女费
移动:移动通讯补贴
说明:(1)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(包括港、澳、台),则个税起征点应设为4800元。
(2)医疗保险中包括大病(一年一次)
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
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,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原来是2000,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7日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,草案维持一审时“工资、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”的规定,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%修改为3%。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:
缴税=全月应纳税所得额*税率-速算扣除数
全月应纳税所得额=(应发工资-住房公积金 - 三险(养老、医疗、失业)-年金(个人部分)-其他(独子+移动))-3500
实发工资=应发工资-住房公积金 - 三险(养老、医疗、失业)-年金(个人部分)-其他(独子+移动)-缴税
2016个税起征点
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(自然人)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,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,而制定的税收制度。2011年4月20日,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,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3500元。2011年6月中旬,调查显示,48%的网民要求修改个税起征点。2011年6月30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《个人所得税法》的决定,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。
个人所得税税率表
2016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,个税税率表,3500元起征点,包括工资税率表、年终奖税率表、劳务税率表,个体户税率表 等等
一、工资、薪金所得
工资、薪金所得,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,税率为百分之三(3%)至百分之四十五(45%)。
个人所得税税率表(一) |
级数 |
应纳税所得额(含税) |
应纳税所得额(不含税) |
税率(%) |
速算扣除数 |
1 |
不超过1500元的 |
不超过1455元的 |
3 |
0 |
2 |
超过1500元至4,500元的部分 |
超过1455元至4,155元的部分 |
10 |
105 |
3 |
超过4,500元至9,000元的部分 |
超过4,155元至7,755元的部分 |
20 |
555 |
4 |
超过9,000元至35,000元的部分 |
超过7,755元至27,255元的部分 |
25 |
1,005 |
5 |
超过35,000元至55,000元的部分 |
超过27,255元至41,255元的部分 |
30 |
2,775 |
6 |
超过55,000元至80,000元的部分 |
超过41,255元至57,505元的部分 |
35 |
5,505 |
7 |
超过80,000元的部分 |
超过57,505的部分 |
45 |
13,505 |
说明:1、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,是指每月收入金额 - 各项社会保险金(五险一金) - 起征点3500元(外籍4800元)的余额。
2、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、薪金所得;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(单位)代付税款的工资、薪金所得。
案例说明
1、包头师范学院王XX老师在2016年一月份税前工资7090.55元,他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(住房公积金657元、医疗保险93.22元、失业保险23.31元、养老保险372.88元、年金个人部分90.52元、其他305元)1541.93元,那么他的税后工资是多少呢?
应纳税所得额==(应发工资-住房公积金 - 三险(养老、医疗、失业)-年金(个人部分)-其他(独子+移动))-3500 =7090.55 - 1541.93 - 3500 = 2048.62元,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,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,则适用税率10%,速算扣除数为105。
缴费 = 应纳税所得额*税率 - 速算扣除数 = 2048.62*10% -105= 99.86元。
实发工资=应发工资-住房公积金 - 三险(养老、医疗、失业)-年金(个人部分)-其他(独子+移动)-缴税 = 7090.55-1332.85(住房公积金+三险+职业年金) -99.86 = 5657.84元
财务处
2016年3月31日